2018年元旦前后,外白渡桥北堍一幢饱经沧桑的大楼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浦江饭店这座百年老店的命运牵动了许多上海市民心。它以及其前身礼查饭店在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史中都是一个屡次被提及的名字。近代上海素来领中国现代文明之先,礼查饭店在上世纪也曾领上海及远东之先。最早的西式旅馆、最早使用煤气、第一批使用电灯、自来水、电话,众多名人的光顾等等不胜枚举。1897年5月22日,上海第一次公开宣传并售票,且有明确片名的电影放映活动也是在礼查饭店内进行。进入新时代后的1990年12月19日,作为上海改革开放重要里程碑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也是在此诞生。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百年发展史,浦江饭店是亲历者,它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篇章。而今,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上海证券交易所再次接手浦江饭店,这将会是一个新纪元的开篇。
谈及上海著名的饭店,多数人会提到和平饭店和国际饭店。确实这两座地标建筑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殊不知,位于苏州河口外白渡桥北堍的浦江饭店才是上海乃至全国西式现代饭店的鼻祖。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由英国苏格兰籍侨民彼得·菲利克斯·礼查(Peter Felix Richards)1846年创立,礼查早在1840年就已来到中国从事商业活动,他也是第一批进入上海的西侨之一。1844年他在福州路创办商号从事进出口贸易。开埠后的上海商机聚现,世界各地慕名前来造访的传教士、外交官员、海员、商人、旅游者络绎不绝,,传统的中国旅馆不可能满足陡增的市场需求,于是礼查看准商机,1846年在靠近上海县城的洋泾浜南岸开设了第一家西式旅馆,礼查饭店(Richards' Hotel and Restaurant)由此诞生。
在北华捷报出版的 shanghai Almanac 1854(《上海年鉴1854》)中有一份在沪外侨名录,其中可以找到Peter Felix Richards的名字,其职业写为Store-Keerper,商号的名称也就是其姓氏
19世纪中后期的洋泾浜。1846年,第一代礼查饭店就在其南岸开业
1856年,外白渡桥前身“韦尔斯桥”建成,桥北堍近苏州河口黄浦江河岸边的一块荒地被精明的礼查看中,他嗅出了这块地方蕴藏着的宝贵商机,遂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买下,礼查饭店由此也迁建至虹口地区,1859年改名为Astor House Hotel。关于这个Astor名称的由来很可能是受到了美国一家同名豪华饭店的影响。1836年德裔美国人 John Jacob Astor在下曼哈顿区( Lower Manhattan)建造了当时纽约的第一家豪华饭店,由此Astor这个名称也成为了当时豪华酒店的代名词(据不全统计,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有7家酒店冠名Astor,俄罗斯圣彼得堡有1家,原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有1家,比利时布鲁塞尔有1家,在中国上海和天津各一家)。当时上海这家位于韦尔斯桥北堍,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两层建筑。
1897年,从外滩北望虹口地区。韦尔斯桥、礼查饭店建筑及屋顶Astor House招牌依稀可见
刚落成不久的礼查饭店建筑正立面(南立面)
1897年拍摄的礼查饭店客房内景,可见火炉、吊灯、地毯以及内装潢细节
1908年两张明信片上的礼查饭店的宴会厅和大堂休息区。从画面来看推测是早期的二层巴洛克式样老礼查饭店
1861年礼查将饭店卖给另一位英国商人亨利·史密斯(Henry W. Smith)。此后一段时间礼查饭店的业主更替频繁,1874年贾逊夫人(Jansen.D.C.Mrs)担任了(饭店)经理;1876时成为业主。1886年倍发(Bielfeld.Alex)、帕特生(Patterson.M.F)等成为业主;1888年美国人贾逊成为唯一的业主,一直到1894年11月贾逊突然去世。贾逊还曾在1890-1894年连续担任工部局董事会董事。1903年后贾逊夫人已转让了这个饭店。
1892年,礼查饭店圣诞夜大餐的菜单
1906年,公共租界计划在上海开通有轨电车,原来木质的韦尔斯桥不能承受其重量,要改建成钢铁的大桥。这样坐落在外白渡桥北堍的礼查饭店需要动迁。于是,业主在获得一笔可观的赔偿金后,同意将这座已经使用了40年的饭店拆除,也就在原址的东北方向几十米重建新饭店。有资料显示,现今紧贴浦江饭店的金山大楼曾经就是当时新建的第一幢楼,其后继续扩建至1907年,采用具有浓郁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形式,楼高五层,成为当时远东最著名的外商饭店之一,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浦江饭店。
相关资料显示,19世纪中后期的在华外商投资饭店,依次顺序为1863年的天津利顺德大饭店(英文名称也同为Astor House Hotel)、1875年上海汇中饭店(Central House 即现在和平饭店南楼)、1891年北京饭店(Hotel de Peking)。显而易见,礼查饭店都要早于这些历史名店,无愧于名副其实“第一店”之称号。
1897年,就在两层巴洛克式老礼查饭店中,发生了一件永载史册的事情。对于上海电影产业乃至整个中国的电影发展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依据历史悠久的《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字林西报前身,上海最具影响的西文报纸)1897年5月15—27日刊登的广告可知,当月22日,上海首次公开宣传并售票,且有明确片名的电影放映活动在礼查饭店举行。
北华捷报1897年5月15—27日连续刊登放映电影的广告
从广告中的内容可以看出不少信息点。
其一:当时放映电影称为“The Animatoscope”,这个单词其实是由“Animato”“scope”两部分组成。“Animato”既“animation”为动画之意,而以“scope”为词根,通常是“某某观看工具”之意。在“film”和“movie”出现之前,这个单词可以说是对“电影”一词最为恰当的表示。
其二:广告展示了一些关键性的描述。“19世纪的奇迹(The wonder of the XIXth Century)”;“爱迪生的最新发明(Edison’s Latest Marvel)”;“第一次来到中国(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等等。
其三:放映时间地点确切。“将于1897年5月22日(星期六)晚在上海礼查饭店公映(The Animatoscope will be opened to the Public on Saturday evening.The 22nd instant at the Astor Hall)”。
其四:根据广告上描述的放映内容,可知影片多为风景或者时事纪录片。如:“A Church parade of British Soldiers(英军士兵教会阅兵)”“The Czar in Paris(沙皇访问巴黎)”等。据史料记载,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访问巴黎的时间为1896年10月5—9日。而半年后,当时摄制的纪录片就已经在上海播放,已可谓紧跟寰宇之潮流。
其五:票价明细标注清晰。“入场1美元(Price of Admission 1.00$),预约留作1.50美元(Reserved Seats 1.50$)”。由此推断,在英文报刊上刊登广告,并使用美金结算,此次放映活动针对的观众显然是西侨为主。
此后的5月24日,《北华捷报》又刊登一篇观后感,从中可知,首映活动相当成功,观众甚为惊喜:In the Astor Hall on Saturday night residents were afforded the first opportunity in Shanghai of witnessing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wonderful machine which under a variety of names has become so popular at home…….All were very good……。
在礼查饭店的放映活动后,1897年6月4日,电影再一次出现在其他公众场合,是在威海路上的张园,当时的中文报刊有如下记录:“新到爱泥每太司谷浦(Animatoscope) 以前在礼查演做 今因看客拥挤 择期五月初五日(此处为农历) 借张园安垲大洋房内演舞 计价每位洋一元 特此布告”等。当时的放映之所以选择张园,这是由其当时在上海的地位决定的,当时的张园安垲大洋房刚新建不久(1893年建成),是租界西区最大的社交中心,各类公众活动应有尽有。
由此,继礼查饭店和张园之后,各类电影放映活动在商家的促动下,出现在上海的茶馆、酒楼、饭店等处,渐成蓬勃发展之势,直至1908年专业电影放映场所的出现。
现今,当你沿外滩向北过外白渡桥而下,经过俄罗斯总领事馆,马路对面即是当年盛极一时的浦江饭店,其英文名称仍然沿用“Astor House Hotel”,以示对历史的尊重。其繁复的大弧形拱窗以及成排的爱奥尼柱式,灰色的外墙雍容凝重,带着英国绅士的庄严与派头。楼高总共五层,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和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饭店占地3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11平方米,由周瑞记营造厂承建,上海滩当时著名的新瑞和洋行( Davies, Gilbert & Co. )设计并监造。整幢建筑凹凸面多。南面大门前装有铁架大雨篷一座,五层窗旁建有大弧形拱圈,三至四层部分装饰着爱奥尼克式的大柱头。窗框有的采用弧拱,有的采用平拱。底层大厅(孔雀厅)于1922年改建,宏大宽敞,可容500余人左右。四周平顶与护壁接连处,采用弧形以避灰尘。
1911年的礼查饭店西南立面
20世纪20年代,一支俄罗斯侨民乐队在礼查饭店孔雀厅演奏
现今的浦江饭店孔雀大厅(邱力立 摄)
由于饭店坐落在黄浦路上,位置靠近码头聚集的百老汇路( Broadway Road现东大名路),设施服务一流,故此外轮停靠后,礼查饭店成为众多外侨和海员的首选下塌处。1872年5月18日《申报》刊登的一篇报道对洋人用餐聚会有着惟妙惟肖的描写:“牛酥羊酪作常餐,卷饼包麰日曝干。留行中华佳客到,快呼捧上水晶盘。银刀锋利割鲜来,脯脍纷罗盛宴排。”
20世纪初,上海寄出的明信片,图中为新落成不久的礼查饭店五层新大楼,一辆有轨电车缓缓驶过
礼查饭店的重要地位也使其受到官方的青睐。就在建立之初的1846年12月22日,依照《土地章程》,租地的外侨假座礼查饭店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道路码头委员会”(Committee of Roads and Jetties),这个三人委员会就是上海租界管理机构工部局的前身。历来的礼查饭店的经营者,以在本店开过租界工部局成立大会为荣。礼查饭店也曾是上海滩重要的国际交流场所,各界名流、达官显贵纷至沓来。19世纪下半期,黄浦路是外国驻沪领事馆最集中的地方。继1854年美国在黄浦路36号建领事馆后,先后有日本、德国、俄国领事馆相继在这条路上建立。于是,每到接待重要客人或举行其他重要活动时,领事馆如果场地不够用,就借礼查饭店举办。
1933年礼查饭店招待外籍船员舞会的请柬
美国1869~1877年连任两届的前总统格兰特退休后周游世界,1879年访问上海,这是美国第一位当过总统的名人访沪,但是可是轰动上海滩的大事件。格兰特5月17日抵沪,23日离开赴天津,其间就下榻在礼查饭店。此外,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1922年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1931年和1936年喜剧大师卓别林都在这座饭店住过,留下段段佳话,使得饭店具有一流的文化品味。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1922年因应邀担任巴勒斯坦大学的校长。是年12月31日,他从日本抵达上海,转道赴。爱因斯坦在上海受到很高的礼遇,就在到达上海的那天夜里,礼查饭店的服务生转交给爱因斯坦一份由海外转发过来的加急电报,内容是说爱因斯坦所提出的《广义相对论》荣获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也许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位在上海获悉自己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1914年的外白渡桥和礼查饭店,右侧的尖顶为德国福音教堂
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苏州河口两幢地标建筑,百老汇大厦及礼查饭店
礼查饭店开风气之先,还表现在许多现代化设施在上海和中国的初次登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礼查饭店。1882年3月1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创办的第一个电话交换所开放通话,为外商银行、饭店、洋行第一批10个用户安装了电话,礼查饭店正在其列。1882年7月26日,上海首次试燃15盏电灯,礼查饭店及花园内就点亮了7盏。1882年,西方马戏团在上海最早的演出在此登台。1883年该店又最早使用自来水公司的供水。
20世纪初,礼查饭店被汇中洋行接盘。20世纪20年代,又被总部在香港的香港上海大酒店公司兼并,成为该公司旗下的连锁饭店,礼查饭店的经营达到了一个高潮。抗日战争后饭店被迫转让给日本恒产株式会社。,租给建华房地产公司。上海光复后直至1949年,饭店出租给驻沪美军,改为一所美国海军俱乐部。
20世纪20年代,礼查饭店使用的行李牌。其公司名称已经标注为“The HongKong&Shanghai Hotels,Ltd”也就是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
1949年,。,当时该公司的上海总部就设在饭店内
上海解放后,1950年礼查饭店归还给英商。1959年市有关部门接管,改名浦江饭店,此后一直专门接待外国客人和华侨。1990年,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祖国大地,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就在当年成立,其地点就在浦江饭店,此后7年间这里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金融业瞩目的焦点。
20世纪70年代,从外白渡桥上拍摄的浦江饭店。画面最右侧的是苏联领事馆,由于中苏交恶,这里曾经一度改建为上海海员俱乐部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浦江饭店成立。图为成立当日的新闻照片
20世纪90年代的浦江饭店外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招牌及其醒目
这是两张珍贵的留影。1992年1月30日,陈百强告别歌坛演唱会上海站举行。他在演出之余还专程去游览了外滩等景点,并留影纪念。图中的苏联领事馆和浦江饭店上海证券交易所招牌与照片主人公都成为永恒的记忆
当年的浦江饭店孔雀厅就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
1997年上交所搬迁至浦东之后,归入衡山集团旗下的浦江饭店差点难逃被拆除重建高星级酒店的厄运。幸亏当时经调查后发现饭店的历史渊源,才得以修缮保留。今天的浦江饭店与上海大厦毗邻,距上海的金融、购物中心之一的外滩、南京路很近,交通便捷。饭店内有商务中心、商场、外汇兑换处、票务、旅游、邮政、服务中心、中西餐厅、酒吧、交谊舞厅、美容美发厅等。整个饭店内各类客房130间,分别为套房6间,礼查行政房21间,礼查家庭房6间,行政房11间,名人房7间,豪华大床房32间,豪华双床房47间。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巴洛克式房间宽敞舒适,是饭店的重要品牌。这家饭店与上海大厦(百老汇大厦)、俄罗斯驻沪领事馆楼成“品”字形布局在北苏州路、大名路、黄浦路路口,构成一道浦江沿岸绝无仅有的风景线,与中山东一路外滩建筑群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浦江饭店客房门上的装饰徽记,“1846”的字样代表该饭店的建立年份,这也是标志性的印记
现今浦江饭店的走廊两侧挂满了各式老照片。默默讲述那一段段悠远历史(邱力立 摄)
时间来到了2017年岁末,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上海市衡山(集团)公司正式签订浦江饭店租赁合同。随着2017年12月31日的跨年钟声响起,浦江饭店正式谢客,再次华丽转身。它的背影从未远去,却留给我们更多遐想。未来将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者教育基地和国际交易所文化展示与交流基地使用。据媒体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此次租借浦江饭店将不更改饭店的建筑原貌,并将在文物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和国内外相关历史建筑保护专家的设计规划下,充分考虑各方因素,在最大限度确保做好建筑的长期保护与维护工作的前提下,有效发挥历史建筑使用功能,保留城市文化基因,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本文原刊于《东方电影》杂志,作者:沈思睿 略有删改
参考资料《上海通志》《上海租界志》《上海名建筑志》等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申知沪志”小组 诚意奉献
如需转载 烦请标明出处